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全国大学排名榜单(2025年最新排行榜)
编辑: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
全国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全国大学有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北京工业大学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、北京科技大学、北京科技大学、北京科技大学、北方工业大学、北京化工大学、北京石油化工学院、吉林大学、吉林化工学院等,具体2022年最新排行榜见下表。

| 序号 | 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(类) | 包含专业 | 专业方向 |
| 1 | 北京大学 | 工科试验班类 | 理论与应用力学、工程力学(工程结构分析)、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、航空航天工程、生物医学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机器人工程 | |
| 2 | 清华大学 | 工科试验班 | 环境工程、环境工程(全球环境国际班)、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 | 环境、化工与新材料类 |
| 3 | 北京工业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、纳米材料与技术 | 实验班 |
| 4 |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| 工科试验班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纳米材料与技术、能源与动力工程、飞行器动力工程、飞行器设计与工程、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、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、智能飞行器技术、飞行器制造工程、飞行器适航技术、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、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、工程力学、机械工程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、微机电系统工程、工业设计、车辆工程、智能制造工程、机器人工程、生物医学工程、交通运输、土木工程、安全工程、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| 航空H航天类 |
| 5 |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| 工科试验班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电子信息工程、通信工程、电磁场与无线技术、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、人工智能、自动化、机器人工程、能源与动力工程、飞行器设计与工程、飞行器动力工程、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、智能飞行器技术、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虚拟现实技术、网络空间安全、软件工程、信息安全、智能制造工程、生物医学工程、交通运输、智能感知工程、测控技术与仪器、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| 未来空天领军计划 |
| 6 | 北京理工大学 | 理科试验班 | 数学与应用数学、化学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生物医学工程 | |
| 7 | 北京理工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8 | 北京科技大学 | 工科试验班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计算机类、通信工程、机械类、自动化类、能源动力类、冶金工程、储能科学与工程、土木类、安全工程、矿业类 | |
| 9 | 北京科技大学 | 理科试验班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计算机类、通信工程、自动化类、冶金工程、储能科学与工程、机械类、能源动力类、数学类、应用物理学、土木类、安全工程、矿业类、应用化学、生物技术 | |
| 10 | 北京科技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1 | 北方工业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2 | 北京化工大学 | 工科试验班 |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功能材料、应用化学、化学、能源化学 | 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学 |
| 13 |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4 | 吉林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| |
| 15 | 吉林化工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6 | 哈尔滨工业大学 | 工科试验班 |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机械电子工程、飞行器制造工程、机器人工程、工业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材料物理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、焊接技术与工程、智能材料与结构、电子封装技术、能源与动力工程、新能源科学与工程、储能科学与工程、飞行器动力工程、测控技术与仪器、精密仪器、智能感知工程 | 智能装备与先进材料 |
| 17 | 哈尔滨工程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化学工程与工艺 | |
| 18 | 华北电力大学(北京)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
| 19 | 天津大学 | 工科试验班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功能材料 | 新材料与加工技术类 |
| 20 | 天津工业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21 | 中国民航大学 | 工科试验班 | 飞行器动力工程(航空发动机)、飞行器制造工程(飞机结构与系统)、机械电子工程(飞机机电附件)、材料科学与工程 | 航空工程学院 |
| 22 | 中国民航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23 | 天津理工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24 | 河北地质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25 |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26 | 石家庄铁道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金属材料工程、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、功能材料、焊接技术与工程 | |
| 27 | 太原理工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28 | 运城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29 | 东北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、材料物理 | |
| 30 | 东北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(中外合作办学) | ||
| 31 | 辽宁科技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32 | 大连交通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33 | 大连海事大学 | 交通运输类 | 交通工程、土木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交通运输、物流工程 | |
| 34 | 辽宁工业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35 | 大庆师范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36 | 同济大学 | 工科试验班 |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工业工程、智能制造工程、能源与动力工程、飞行器制造工程 | 智能化制造类 |
| 37 | 上海交通大学 | 工科试验班类 | 海洋工程类、机械类、电子信息类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生物医学工程、航空航天工程、电子信息类(中外合作办学)(交大密西根学院、未来技术学院)、电子信息类(中外合作办学)(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)、海洋科学 | |
| 38 | 上海交通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39 | 上海交通大学 | 电子信息类(中外合作办学) | 机械工程、电子与计算机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 | 交大密西根学院、未来技术学院 |
| 40 | 上海理工大学 | 工科试验班 | 应用化学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、工业设计、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、车辆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能源与动力工程、新能源科学与工程、储能科学与工程、机器人工程、土木工程、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、制药工程、包装工程、交通工程、环境工程、生物医学工程、康复工程、食品科学与工程、食品质量与安全 | 智能化制造类 |
| 41 | 上海理工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42 | 上海海事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43 | 上海电力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44 |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班 | |
| 45 | 华东师范大学 | 物理学类 | 物理学、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
| 46 | 苏州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、功能材料 | |
| 47 | 东南大学 | 工科试验班 |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、机械工程、能源与动力工程、核工程与核技术、新能源科学与工程、环境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 | 先进机械能源材料类 |
| 48 |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49 | 南京理工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材料物理、纳米材料与技术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| |
| 50 | 南京理工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(中外合作办学) | ||
| 51 | 中国矿业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
| 52 | 南京工业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53 | 南京工业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联合培养英才班 | |
| 54 | 河海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55 | 南京林业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56 | 江苏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冶金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| |
| 57 | 南京师范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58 | 江苏师范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59 | 浙江大学 | 工科试验班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化学工程与工艺、生物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| 材料、化工与高分子 |
| 60 |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61 | 浙江工业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| |
| 62 | 浙江理工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| |
| 63 | 浙江理工大学 | 自动化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、自动化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测控技术与仪器、机器人工程、应用化学、材料化学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机械电子工程、智能制造工程、生物技术、生物制药 | 启新卓越实验班 |
| 64 | 浙江师范大学 | 物理学类 | 物理学、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
| 65 | 台州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66 | 温州大学 | 化学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应用化学 | |
| 67 | 温州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68 | 中国计量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69 | 安徽工业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焊接技术与工程、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| |
| 70 | 安徽工程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71 | 安徽农业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72 | 淮北师范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73 | 黄山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74 | 皖西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75 | 厦门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
| 76 | 华侨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77 | 福州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78 | 福建工程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79 | 南昌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| |
| 80 | 东华理工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81 | 江西理工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82 | 山东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| |
| 83 | 中国海洋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| |
| 84 | 中国海洋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85 | 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材料类 |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材料物理、材料化学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| |
| 86 | 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87 | 济南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材料物理、复合材料与工程 | |
| 88 | 青岛理工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89 | 山东建筑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90 | 郑州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材料化学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| |
| 91 | 河南理工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材料化学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| |
| 92 | 河南工业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93 | 中原工学院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| |
| 94 | 商丘师范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95 |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功能材料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| |
| 96 | 华中科技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97 |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98 | 武汉纺织大学 | 材料类 |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、复合材料与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
| 99 | 武汉理工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材料物理、材料化学、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、复合材料与工程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| |
| 100 | 湖北工业大学 | 材料类 |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
| 101 | 湖北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材料化学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| |
| 102 | 湖北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(中外合作办学) | ||
| 103 |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04 | 湖北工程学院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材料化学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| |
| 105 | 湘潭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材料物理、金属材料工程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| 师昌绪班 |
| 106 | 湘潭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07 | 吉首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08 | 湖南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09 | 中南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10 | 中南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(中外合作办学) | ||
| 111 | 湖南科技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12 |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材料化学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| |
| 113 | 湖南文理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14 |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材料化学 | |
| 115 | 华南理工大学 | 材料类 |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功能材料 | 全英创新班 |
| 116 | 华南理工大学 | 材料类 |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功能材料 | |
| 117 | 华南农业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18 | 海南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| |
| 119 | 广西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、木材科学与工程 | |
| 120 | 广西科技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21 |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| |
| 122 | 桂林理工大学 | 材料类 |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、金属材料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冶金工程 | |
| 123 | 四川大学 | 材料类 |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、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
| 124 | 四川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(中外合作办学) | ||
| 125 | 重庆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26 | 西南交通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| |
| 127 | 电子科技大学 | 工科试验班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、应用化学 | 新材料、新能源与电子化学 |
| 128 | 西南石油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| |
| 129 | 西南石油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30 | 成都理工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31 | 重庆交通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材料物理 | |
| 132 | 西南科技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材料物理、功能材料 | |
| 133 | 重庆文理学院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| |
| 134 | 长江师范学院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材料化学 | |
| 135 | 贵州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| |
| 136 | 云南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37 | 昆明理工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38 | 西南林业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39 | 西安交通大学 | 工科试验班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飞行器设计与工程、工程力学、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、化学工程与工艺、机械工程、工业设计、测控技术与仪器、车辆工程、能源与动力工程、新能源科学与工程、核工程与核技术、环境工程、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、建筑学、飞行器动力工程 | 智慧能源与智能制造类 |
| 140 | 西安交通大学 | 工科试验班 | 能源与动力工程、机械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工程力学 | 越杰计划之智慧能源与智能制造类Q |
| 141 | 西北工业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、复合材料与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、化学工程与工艺 | 新材料与化工试验班 |
| 142 | 西北工业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| 本研衔接班 |
| 143 | 西北工业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(中外合作办学) | ||
| 144 | 西安理工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45 |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纳米材料与技术、功能材料、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| |
| 146 |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47 | 西安科技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48 | 西安工程大学 | 材料类 |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
| 149 | 西安工程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50 | 长安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、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| |
| 151 | 陕西理工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| |
| 152 | 兰州交通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53 | 青海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冶金工程 | |
| 154 | 青海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55 | 新疆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56 | 天津城建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| |
| 157 | 天津城建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58 |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59 | 安徽科技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60 | 顶山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61 | 新疆工程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62 | 淮阴工学院 | 机械类 |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机械电子工程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、金属材料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机器人工程、工业设计、车辆工程 | |
| 163 | 淮阴工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64 | 浙江科技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65 | 宁波工程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66 | 厦门理工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67 | 烟台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68 | 广州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69 | 成都工业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70 | 南京工程学院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焊接技术与工程、金属材料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、复合材料与工程、功能材料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| |
| 171 | 龙岩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72 | 河南工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73 | 攀枝花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74 | 榆林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75 | 北方民族大学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| |
| 176 | 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77 | 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78 | 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材料物理、材料化学 | |
| 179 | 黑龙江工业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80 | 上海电机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81 | 衢州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82 | 新余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83 | 山东交通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84 | 宁波大学 | 化学类 | 化学、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
| 185 | 宁波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86 | 西安航空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87 | 重庆工商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88 | 黑龙江工程学院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复合材料与工程、功能材料 | |
| 189 | 东莞理工学院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金属材料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| |
| 190 | 东莞理工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91 |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92 |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93 |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94 | 厦门工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95 |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96 | 南昌工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97 |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198 |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
| 199 |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200 | 珠海科技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201 |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纳米材料应用 | |
| 202 |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203 |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新材料制备与加工 | |
| 204 | 合肥师范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205 |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206 | 上海科技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207 | 中国科学院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208 | 营口理工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209 |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210 | 深圳技术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211 | 昆山杜克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(中外合作办学) | ||
| 212 |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(中外合作办学) | ||
| 213 |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(中外合作办学) | ||
| 214 | 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
| 215 |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| 材料类 |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冶金工程、功能材料、资源勘查工程、环境工程、环境科学 | |
| 216 | 哈尔滨工业大学(威海) | 材料类 | 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智能材料与结构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、焊接技术与工程、电子封装技术 | |
| 217 | 国防科技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218 | 国防科技大学 | 航空航天类 | 航空航天工程、飞行器动力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
| 219 | 陆军装甲兵学院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||
| 220 | 海军工程大学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
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和學習课程
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金属材料、无机非金属材料、高分子材料等多种材料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材料制备、加工成型的基本技能,探索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,从而能够更好地对材料进行利用和改性。例如:卫星外壳材料的强度提升、手机液晶面板材料的清晰度优化、医疗行业人造关节的耐用度提高等。
學習课程:《材料科学基础》、《物理化学》、《量子与统计力学》、《固体物理》、《材料物理》、《材料化学》、《材料力学》、《现代材料测试方法》、《材料工艺与设备》、《材料热力学》、《功能材料及应用》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:无机非金属材料。